我校2024级学生军训系列教育活动(一)

梦想起航,使命在肩
为帮助2024级新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爱校荣校意识,9月3日下午,我校在兴隆讲堂开展了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关辉国老师做了题为“涵养厚德品格 树立远大理想”的讲座。他讲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落在新一代中国青年身上,青春逢盛世,拼搏正当时,同学们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为追求目标,努力成为德才兼备、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青年大学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学们身处人生的新阶段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要把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向着奋进之路、逐梦之旅出发,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希望全体2024级新生砥砺品德、增长才干、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开启人生新篇章。

生命教育,“救”在身边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学生自救互助的意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平安校园,9月4日-5日,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邀请兰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三校区为学生开展了一堂医疗急救知识讲座。
他们通过生动的案例,以互动演示的方式,讲解心肺复苏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创伤救护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结合人体模型,讲述如何判断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同时示范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步骤。示范完毕后,各组的医护人员邀请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并对出现的错误之处进行指导和规范,帮助同学们更好领悟急救知识要点。随后,在互动交流环节,医生们就同学们的疑惑之处进行了深入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消防“蓝老师”走进军训场地
为进一步深化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提高校园火灾防范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9月5日下午,我校联合兰州市城关区消防救援支队、榆中县消防救援支队开展了“消防进军训”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活动,为2024级新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
消防员结合典型校园火灾案例,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你问我答”的互动方式,向学生们讲解了校园及家庭火灾预防、火灾报警、逃生自救等常识,现场操作示范灭火器使用“提、拔、握、压”四字口诀,以及室内消火栓连接使用技巧,让新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消防安全注意事项,筑牢安全防线,共建平安校园。

“宿”说军训,精彩“被”出
为进一步强化军训作风建设,提升新生自我管理水平,营造一个整洁、舒适、温馨的宿舍环境,我校于9月6日上午开展军训内务整理指导和预检工作。内务整理既是军训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新生体验军训生活的重要基础。
各连教官、跟训教师和公寓辅导员来到各宿舍进行内务检查,对新生好的方面做出肯定,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为有效解决新生叠军被的这一共性问题,教官亲自演示标准步骤,规范动作要领。进行内务学习检查后,新生们受益匪浅,回到宿舍将所学内容付诸于实践,修正并完善自己的内务工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平竖之上是务实力行的诠释,也是规则尺度的展现,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律,在内务整理中积极学习,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和谐的宿舍环境。

战地医疗救护小课堂
在紧张而有序的军事训练中,9月8日下午,我校进行军训的特色科目——战地医疗救护。同学们不仅体验了军事技能的魅力,更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了自救互救的能力。各连教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创伤急救、外伤包扎、心肺复苏等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随后进行了现场示范。作为战场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扎技术是每位同学需要掌握的单兵技能。在训练中,各连教官重点讲解了三角巾包扎法的多种应用,如头部风帽式包扎、三角巾帽式包扎、双眼包扎以及单肩和胸部包扎等,并邀请学生现场演示了不同受伤部位的包扎技巧和关键点。同学们踊跃举手,认真展示,积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将技能学习转化为救护生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