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防教育首页 | 国防新闻 | 通知公告 | 国防风采 | 国防法规 | 国防教育 | 学生军训 | 兵役工作 | 预备役工作 | 相关下载 | 新闻图片  
热门文章
兵役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教育>>兵役工作>>正文
全国各地征兵工作综述
2014-12-18 14:03  

为了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铁壁铜墙

                               ——全国各地征兵工作综述

9月7日下午,河北省馆陶县县委、县政府、武装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全体新兵、家属200余人欢聚一堂,举行隆重新兵入伍欢送大会,会上,20名新兵身着崭新军装,戴着大红花,与家乡领导和亲人们话别。新兵代表满怀激情表达从军梦想,报国情怀,家乡领导勉励新兵们到部队后要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技能,遵守部队纪律,苦练本领,早日立功受奖,为家乡人民争光添彩……连日来,遍布全国高校、城乡各地的人武部,一场场新兵入伍欢送会,精彩纷呈,一个个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穿上英姿飒爽的军装,奔赴部队革命大熔炉,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 

夏秋时节瓜果飘香,从军报国热潮涌动。今年征兵工作展开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征兵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充分调动兵役机关、教育部门、各类高校的组织力、动员力,征兵工作有序推进,感人事迹可歌可泣…… 

开通从“校门”到“营门”的直通车 

孙子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造血工程、希望工程。各地、各部门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创新和改进征兵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优秀青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架设起通往军营的“直通车”。 

“还记得好男儿带三尺剑立不世功的声声誓言吗?还记得小时候保卫祖国、惩恶锄奸的拳拳之心吗?走吧,当兵去!”这是西安警备区选送的根据网络流行神曲《小苹果》改编的征兵宣传片《祖国、我来了》的片头字幕…… 

为创新宣传形式,使征兵宣传更加形象直观,既体现时代性又富有感染力,今年,国防部征兵办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征兵宣传视频作品,同时,编印下发《大学生参军入伍宣传手册》、首次在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全国征兵公益广告,首次组织中央媒体记者采访团赴全国巡回开展采访,不断加大国家层面征兵宣传力度。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还共同开发了“全国征兵网”,这是辅助征兵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网络平台,首次在我国实行网上征兵,既可简化应征青年报名环节,又可让兵役机关精确掌握青年报名、体检、政审、定兵等信息,提高征兵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推出微博、微信,开设门户网站,制作征兵广告……各地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运用各种宣传手段,突出宣传兵役法律法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以及征兵各项优惠政策等,努力营造爱国奉献、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风尚。 

当兵热不热,关键在政策。近年来,上海市推出了非沪籍大学生士兵退伍后可落户、优先招录退伍大学生士兵进公务员队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系统的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今年6月,上海市征兵办、市委组织部、市教委等12个职能部门又联合制定《高校征兵工作实施办法》,对高校征兵工作的组织实施、优待与安置、监督与奖惩等进行了系统规范。已经通过体检的上海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欧阳海鹏说:“从军报国是每个热血男儿应尽的义务,何况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参军出台了这么多优惠政策,我们更应责无旁贷。” 

陕西是全国兵源大省、双拥运动发祥地。不知从何时起,挂在大街小巷、不少居民家门口的“光荣军属”牌,悄然间失去了踪影。“城里独生子女不愿意吃苦,农村娃纷纷出去打工挣钱”,适龄青年参军人数急剧下降,新的兵役法颁布实施后,三秦大地首次遭遇了“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基于这一认识,省军区在全省军分区、人武部系统广泛开展了为本省籍现役官兵“强军优属办好九件实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立现役军人军属电子档案8万余份,走访慰问军属1.7万多户,为军属办好事实事5724件,发送慰问信10万多封,帮扶特困军属1600余户,悬挂荣誉牌饰7万多个,送立功喜报1967份,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有力地助推了强军建设,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山东省作全国征兵的“风向标”,从今年起,征兵工作将正式成为山东省委组织部考核全省17市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等次的重要参考。针对今年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办法和政治考核工作规定重新修订的实际,在组织力量专题研究、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组织17市征兵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坚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新规定新要求,编发政策解读手册,帮助各级征兵工作人员掌握标准要求;突出全员额全覆盖,逐级组织业务培训,确保政策规定人人知晓,让每名工作人员做实实在在的“明白人”。 

今年,全国征兵全部实行网上报名。但在雪域高原,农牧区人员分散,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为保证适龄青年及时报名,西藏军地积极组织各级征兵办、人武部、宣传、卫生、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征兵工作。平均海拔4200米的纯牧业县当雄县人武部部长周建立说:“在牧区要加强宣传力度,有些地方不通柏油路,要爬山,利用民兵骨干,用摩托车、骑马,走村入户宣传,宣传的政策我们翻译成藏语。” 

祖国需要就是最佳选择 

“如果我们参军,失掉的只是金钱;如果不参军,失掉的是整个国家!”这是今年广大应征青年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个个爱国参军的感人故事,一幅幅从军报国的动人画卷,在不断呈现…… 

盛夏流火。甲午故地、革命老区山东威海这片热土上,处处涌动着参军报国的热潮。素有“不沉战舰”之称的刘公岛上,50名应征青年在“北洋海军忠魂碑”下庄严宣誓:“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巩固强大国防,志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岁逢甲午,面对驻地经济日益发展造成的适龄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就业形式多样的复杂形势,威海市军地联手,多措并举搞好役前教育,举办的征兵系列宣传活动,点燃了应征青年们的参军热情。 

“这里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新天地。当时,这些代表中的很多人正是你们这样的年纪。”征兵期间,上海市黄浦区组织40余名应征青年走进位于兴业路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倪兴祥的一番话,将大家带到了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仰望着陈列馆二楼一大青年代表们凝神讨论中国共产党纲领的蜡像群雕,刚刚毕业的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田奇正激动地说:“如何肩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每个青年都应思考的人生课题。”“面对强军梦的召唤,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响应祖国号召,让青春在军营绽放。”上海大学学生张澍说,“参军报国是每个青年的时代担当,绝对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加深青年对参军报国的认知,是我们搞好征兵宣传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上海警备区领导介绍说,上海有一大会址、淞沪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旧址120多处,为激励更多适龄青年参军报国,他们组织青年走进红色旧址,用一个个红色记忆点燃大家的应征激情。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在五卅运动纪念广场、龙华烈士陵园、“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陈列馆、国歌纪念馆等遗址,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数千名青年,在一张张图片面前驻足凝视,在一件件历史文物前沉思,被一个个红色故事所感染。在这些红色事迹的感召下,连日来,上海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当兵热,数千名适龄青年踊跃报名,纷纷表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有一次执行抓‘舌头’的任务,活捉了美军一个班的俘虏!这枚军功章,就是那次战斗后志愿军总部颁发的。”一天,延安市宝塔区人武部组织30多名应征青年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聆听老红军、老八路讲战斗经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你们都想去当兵,打仗你们怕吗?”94岁的老红军毛光荣问他跟前的应征青年。“不怕,当兵就是保家卫国。我爷爷也当过兵,还参加过战斗呢!”宝塔区桥沟镇应征青年郑卫平说。通过听革命前辈请传统,应征青年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信心和决心。他们纷纷表示:“我们来自革命圣地延安,就像我们的先辈一样,我们的身体中永远流淌着为党为国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血液!” 

一大早,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乌玛塘乡纳龙村的牧民们正要出门放牧,几辆摩托车开到了家门口。十几位征兵政策宣传队人员从摩托车上下来,手里拿着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挨家挨户到牧民家里讲解征兵政策。18岁的赤列罗布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看着刚领到的汉藏双语的宣传册,赤列罗布说,特别想当兵:“当兵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平时在路边见到穿军装的,我心里面是特别羡慕他们的。救灾什么的,军人都是往前冲的,帮别人做事嘛。特别是在西藏,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当了兵以后对家里经济上也有很大的帮助。”50多岁的父亲格果是个标准的高原草场汉子,原来他还有点儿担心,儿子走了,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往后的收入会不会减少。现在,听完宣传队的藏语讲解,格果大叔更加坚定了送儿子去参军的念头。“西藏自治区有一个特殊的政策,自2011年12月起,凡西藏户籍义务兵服役期间政府对其家庭给予优待金24000元(两年),”格里大叔说,“服两年义务兵退役后自主就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5万元,每超期一年增加1万元,最高服满11年的士兵可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助14万元,这个政策特别吸引老百姓。” 

写不尽的绿色风流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每年征兵时节,《当兵的历史》这首歌便会被许多兵役机关作为宣传时的首选歌曲,连日来,这成了许多应征青年最耳熟能详的歌。这歌声,是对共和国军人生涯的真实写照,唤起了广大青年对军营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1993年出生的韩一鸣,曾经是一名杂技演员,6岁开始练习杂技,14岁曾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金及中宣部嘉奖令,16岁毕业于上海杂技团,是国家三级演员。2011年,他来到了上海欣园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同年,他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选择应征入伍。“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军人一直是我的梦想”,公司的领导和他的亲人也都支持他的这个梦想。“在军营中,我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韩一鸣如此描述自己的军队生活。 

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先被分配到供水专业,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供水专业所承担的任务,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密切结合供水的季节特点开展工作,尤其在保障夏季供水高峰期的工作中,配合施工厂家维修加压泵和变频器,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大幅提高了航天城的不间断供水保障能力。结合工作实践,他与老班长一起编写了《供水作业指导书》、《任务保障应急方案》、《设备操作规程和故障处理方案》、《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等,推动了供水站的正规化建设。在历次航天和卫星导弹任务前,他积极参与岗位演练,两年间出色完成了“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保障任务以及“嫦娥三号”的任务准备,获得了诸多好评。因各方面表现突出,他先后受到国务院和总部领导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两年来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三次嘉奖,荣立三等功,并成为这个团级单位五年来第一个获得入党资格的义务兵。 

如今,韩一鸣退伍已有半年,回到单位复职的他声称自己的“兵味”一点儿没少,“军营中的一点一滴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军人脱下戎装,兵味依然”,他所说的“兵味”就是专属于经过军营历练和沉淀的退役军人们原汁原味的,体现军人本质的精神风貌,他为之自豪。 

“当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种改变并不体现在外在的光鲜,而是从内心深处获得一种坚忍、真诚的力量。”坐在记者面前的张思茗面带微笑,语气平和,侃侃而谈。这个1992年出生的女孩,在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第二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话务兵,并在总装备部话务专业技能竞赛中获第一,受到司令部通报表彰,荣立个人二等功。 

直到上大学,出生在上海的张思茗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没有离开过父母,也并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大二时的军事理论课程,在她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老师讲了国家受侵略的历史,讲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和我息息相关,我不能置身事外。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要以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2011年冬天,满怀豪情的张思茗成功入伍,被分配到北方某通信部队。 

现实比理想要“无情”得多,超出想象的困难很快就接踵而至。“天还没亮,嘹亮的号声就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惊醒。手忙脚乱套上军装,半睡半醒着奔下拥挤的楼梯,在寒风中投入训练。之后,还要研究怎样把软绵绵的绿军被叠成‘豆腐块’,怎么把宿舍的角角落落打扫得纤尘不染……” 

新兵营的摔打磨练、部队钢铁般的纪律、北方寒冷的天气,都成了张思茗的难题。而且,话务训练中长时间的打字练习、成百上千个号码的背诵十分枯燥无聊,这些都与张思茗想象中的军旅生活相差甚远。 

在大学里连早起晨跑都费劲的张思茗,初入军营骤然面对每天近10公里的长跑以及匍匐前进、越野跑等体能训练,很长时间里都不能克服恐惧。“有几次,一被班长拉到起跑线上,我就几乎要哭出来。确实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住了。决定参军时,我就想好了要磨练自己。当兵绝不是为了舒适安逸,也不是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磨练和成长。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磨练自己的绝佳机会。”张思茗说。 

张思茗在部队有个外号——“复旦姐”。“名牌大学生的身份对我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提醒我绝不能落于人后,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事上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要求。”渐渐地,不再“哭鼻子”的张思茗克服了“长跑障碍”,在自己的话务岗位上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 

2013年9月,张思茗被单位选拔代表所在的航天指控中心参加总装备部话务专业技能竞赛,赛前进行了两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起早贪黑对着一串串号码长达14小时。作为一名首长台的话务员,接转电话的要求极高,要记忆上千个号码和单位,“听音知人”的同时要迅速精确地操作。另一方面,话务员的精神也要高度集中,小小的理解错误都有可能影响指令传达和任务执行。面对这些难题,张思茗全力以赴。“每天训练完都会头痛,但我也学到了沟通的技巧,明白了无论什么工作都要真诚坚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终张思茗在比赛中折桂。 

性躁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入伍前,张思茗并不擅长人际交往,性格有些偏执,两年军旅生涯的磨练让她多了几分骨子里的淡然和成熟。2013年底,张思茗退伍返校,继续未完成的学业。“对我而言,两年的参军经历是一笔无尽的财富,实实在在地催我成长,在意志和精神上的收获超出想象。这是我人生中不可复制的宝贵经历,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未知困难。” 

“我们一家出了22个当兵的。我父亲是一位老红军,我三爸、我四爸和五爸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我大哥、我四弟和我参加过戍边维稳、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我8个侄子侄女、4个外甥,5个陆军、3个空军、两个二炮部队导弹兵,还有两个是武警;我3个儿子,两个是陆军,一个是空军……”提起自己一大家子当兵的事,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小王庄村书记徐海山的脸上洋溢着禁不住的荣耀和自豪。 

徐海山的父亲徐步相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上世纪30年代,16岁的徐步相不堪忍受地主老财的压迫剥削,毅然追随刘志丹投身革命。1936年在一次战斗中与部队失散回乡务农。徐海山说:“我父亲一直教育我,跟着共产党走一辈子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可不能忘记党的恩情,不能忘记回报党的培养和关怀”。 

在父亲的影响和感染下,1970年徐海山刚满18岁时,便参军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部警卫连当了一名战士。入伍后刻苦训练的他,第二年便成为全团的训练尖子,被选调师教导队担任教练班长,先后参加过新疆军区军事三项队比武,平定“米提提集团”叛乱等任务。提及自己的军事素质,徐海山翻出一张当年参加大比武时跨越障碍的老照片拿给记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部队生活不但锻炼了我强健的体魄,磨砺了我坚强的意志,而且教会了敢于克服一切困难、面对一切挑战的意志和力量”徐海山回忆说。他当年在新疆当兵时,一次连里执行炸冰任务,他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冒着零下10多度严寒在冰水里进行作业。正是当时严酷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后来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挑战面前从未退缩。炸冰故事也成了他每每用来教育3个儿子爱军精武的经典故事。2000年至2012年,他先后把大儿子徐贵,二儿子徐亮,三儿子徐洋送到部队,3个儿子不辜负父亲期望,在部队互相鼓励,分别取得了骄人成绩。 

桥沟镇小王庄村是宝塔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全村90余户人家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1997年至2007年,徐海山曾担任村长,2012年,徐海山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刚任村长时,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种土豆、玉米,农民年均收入很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要想富裕,只靠种地不行,必须引进农副产业。从1998年开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家家户户栽上了杏树、桃树,村里林果面积达到200多亩,到2000年全部开始收益。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提起这一变化,村里老一辈的人都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来源:中国军网)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5号